凝视与凝视之间
加入到收藏列表作者授权发表,未经本站及作者授权,禁止转载。
「人们既看得见,又看不见。」──《天堂的颜色》
与年纪无关,但玩摄影经历了一定的过程后,就会开始思考一些乍与摄影无关的琐碎事情。对一个不善言辞,却又有点唠叨的人来说,难免显得对这样的心情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什么样的心情呢?是一种将摄影看得很大的心情──觉得透过这种技能,我们操着相机的人,可以不只是「看着眼前」、「纪录当下」而已那么简单。
我不是一个很会摄影的人,但很喜欢探究、了解当中的一些情趣、原因,更喜欢欣赏别人的出色作品。能够分享自己作品的人是幸福的,而我也正试图走向可以大方介绍自己的阶段。虽然自己并不厉害,顶多就是在网路上说说嘴,但仍对摄影在台湾的定位感到遗憾。在和人谈话时,总是不得不面对摄影身上的众多标签,而常常需要在不同的认知框架下讨论不同的见解。
太流行的技巧,太简易的手段,让一件美好的过程显得浮滥。摄影的普及,亲切,让我这种人可以对自己的兴趣侃侃而谈,同样的也消弭摄影的独特性。这样的遗憾,或许是摄影先天上的困窘吧。
摄影的机械性特点,在近几年大幅的科技更新后,有了更残忍的转变。随着摄影器材的普及与新科技的应用,用作撷取现实片段的摄影的功能,更加猖狂的试图取代人们的肉眼。平价化、轻便化、智能化、简易化与行动连线即时分享等等功能,让人类视觉的感官功能扩增到了难以想像的地步。
这种视觉是超越时间与空间的。
与其说是摄影了,不如说是人类视觉的大延伸,大跃进。人类集体共享着这样无孔不入的视觉,随着镜头的伸缩与变换,人们的眼睛可以看得更远、看得更深入。摄影的机械,成为现代人类异化的眼睛,总是在窥视着什么。
大多数人难以意识到自己实际是上是存在于一个同时共享不同时间与空间的世界。每一张影像都像是在嘲笑我们所行走的所度过的时空与我们认知的当下。我们看见的这些影像,总是意谓着某个人在某一个时空的视角。每一张影像,都是我们在透过某个人的某只眼,窥视着不同的景象,共享着不同的想像。
摄影术的发达与猖獗,让我们活在一种复数的真实环境之中。我们所「看见」的,往往只是被再现的某一个概念。我们不再真切的看着某些东西,而是活在失去远近、时间意义的狭小密室里面,透过几面镜片,窥视着被折射过的臆想。
原作者及Flipermag内容授权,未经本站及作者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