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伤的物件


作者授权发表,未经本站及作者授权,禁止转载。
影像具有无以伦比的力量。这是老生常谈,好的一张照片往往胜过千言万语。这些影像透过摄影师的观察,从客观的世界中被抽离出来,成为具备了某些特殊意义的时刻与象征。而这些影像传递的讯息时而难以言喻,时而令言语无声胜有声。
或许正是因为影像具备这种掌握诠释的能力,才使得人们如此追求,试图透过照相机或摄影机占有这个世界。
因此,拥有照相机的人,相对于被摄者站在一个更高的权力位置。这些摄影者,握有了产制影像的权力,他们选择影像、淘汰影像、复制影像并赋予影像以意涵。影像在现在被用做我们认知这个世界的方式,摄影者所留下的所有痕迹都成为一扇窗口,但我们从这些窗口望见的世界经常只是摄影者所建设的框架与意图。
有心的摄影者掌握了这种权力,他的每张照片都意味者他某些立场与想法。我们透过他们的照片去理解世界,就像用他的眼睛与思想去看待世界。在这种过程中,我们将在无形中将世界里某些事物划下范畴,成为某种既定的印象。
也就是我们透过影像去替世界贴上标签。
这些片面的认知替我们形塑了世界的轮廓。透过这些此一物是一物,彼一物是一物的分类,将世界区隔成不同的物件。我们对这些物件的认知,形成了我们看待世界的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自始自终就是一种分化的价值观,我们用彼此相异与彼此不同的方法去认识一切,用殊异辨别他我,用简化的印象刻画他者。
影像用一种断裂的方法满足了我们对世界的渴望。
最后我们以为世界就是这样的构成,充满着彼与此、他与我、同与异的二元对立。年轻与衰败、团体与寂寞、欢喜与忧伤,这些标签构筑了我们对事物的第一印象。我们看待现实与看待再现现实的影像,都透过这种片面而断裂的方法。
然后我们再也看不清全貌。
“真理之河由错误的支流交汇而成。 The stream of truth flows through its channels of mistakes. – Rabindranath Tagore
關於攝影的邏輯以及影像與文字兩者間敘事的思辨。
作者授权发表,未经本站及作者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