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食物摄影 | 胶片的味道
当前位置:胶片的味道 » 胶片的味道 » Life · 生活 » 读食物摄影

读食物摄影

FavoriteLoading加入到收藏列表

作者:沈倩如

grains-2-750x450

读一本书,我想像她的画面;读一幅影像,我想像她的字句。想像的过程也是解谜的过程,我从细节中发掘关键,当做是场内向性的审美体验。

学生时期,我相当喜爱法国印象派画家雷诺瓦的《船上的午宴》,第一次到华盛顿DC时,就把收藏该幅画的私人美术馆The Phillips Collection 列为必访,当时还买了她的导读本,薄薄的不到15 页,约35 x 25 公分大小。多年来,我早把她封在青春的记忆里,现在住来这边了也没去找过她。然而,此书倒成了我探索画作的起点,往后阅读写画的书,遇到豁然开朗时,便有破解密码般的心情。

每个人欣赏影像的出发点和过程不同,我所谓的解码有时是私人且固执的,要有佐证和自身思考,才能有效分析。我会想,17 世纪比利时画家Pieter Claesz (后来搬到荷兰) 和 18 世纪法国画家 Jean-Baptiste-Siméon Chardin 都擅长日常食物静物画,两国人民的生活态度与宗教信仰差异是否透露在画里?除了历史人文背景之外,我也想知道,为什么我对这幅画特别有感触?她在哪处击中了我?我逐渐累积的知识和经验是否影响我对画的回应?如果一幅画被赞为是一场线条、对比、均衡、色彩和质地的交响乐曲,那么,画家是如何表达这些元素的?

同画作,摄影透过一个景框传达当初那个时代的物质和精神状况,反映拍摄者的述说渴望。我对照片产生的可言喻的和不可言喻的、感性的和理性的反应,正是我和她的沟通。当照片如此在我面前复活起来,她就不再只是一张摆在我面前的图像,而是瞬间创造出来的一首诗。多么单纯的力量。

此篇我以备料中的黄玉米照片为例,从我个人认为易被忽略的色彩构图与层次,约略分享我如何分析这两项食物摄影的拍摄元素。其实,我们日常穿衣的层次和色彩搭配观念与食物摄影是相通,也用在人像、街拍、生活、风景等等摄影。

corns-on-blue-plate-750x1050

《色彩》
有时候食物摄影师和造型师像画家,可以挑选想要的色彩来摆设,只要有耐心,也可以布置心仪的光在色彩上做另一层变化。色彩在食物摄影尤为重要,画面中每个物体的颜色微妙地交互影响,形成摄影人与观者的视觉和心理交流语言。

颜色在照片中的位置,以及本身的饱和度和明暗度都在叙述故事和表达个性。摄影师利用类比色/相似色(例:红、橙和棕是类比色)让颜色在转换间顺畅自然,整体色彩协调柔和。对比则能显现颜色的相对张力,惟当对比面积过大、位置显眼或层次胜于主体,就发生了干扰视线的可能,再而分散主体的吸引力,造成画面不平衡。

有关这张玉米照片:

主角是玉米,画面中所有的色彩想法都从黄色衍生。黄色是十分亮眼的,摆在暗色桌上,无须什么光,就能自动发亮。用蓝盘装黄玉米是冷暖对比色的运用,冷静的蓝把活泼的黄稳住,并让桌面的咖啡色不那么沉、那么暖。不可避免地,因对比的存在,我在看玉米时,极有可能被盘子的蓝拐走。但是蓝盘露出的面积不太多,而玉米分散的模样形成一个图形,堆起了玉米的层次感和立体感,适当地把注意力拉回。除此之外,蓝盘和黄玉米之间尚有其他消长,比如蓝盘的浅褐盘缘与玉米同色系,缓和了对比的强度。画面里的蓝若不存在,玉米的黄色与桌面的深咖啡色因是类似色,颜色反差较微。

(注:从色环来看,黄色与正对面的紫色是互补色,我却未严格看待,而是把紫色旁边的蓝亦视为黄的对比,况且照片里尚有与蓝色互补的橙色。)

每件物体包括颜色,在影像都有视觉平衡的作用。小蓝碗在此尤为重要,它较小的形体和较饱和的颜色平衡了另一边体积较大但颜色不甚饱和的蓝盘。试着把小蓝碗遮掉,便知一二。

画面角落以相关颜色来缔造与主体的色彩关系– 蓝盘左侧的小蓝碗、灰蓝餐巾和黄玉米、散落桌上的黄玉米粒、偏橙的洋葱皮和大蒜皮、浅木色的刀柄。换句话说,在这张照片,蓝盘中的玉米与相似颜色的玉米粒、洋葱皮、大蒜皮和刀柄形成相互的色彩关系,小蓝碗、蓝盘和灰餐巾(一般灰色有蓝、绿或紫三种底色,与蓝色是对比色的黄色食物并放,其蓝底色容易显现出来),也有同样的连结关系。

色彩关系同时引导视线的延伸– 小蓝碗、蓝盘和灰餐巾形成的对角线;蓝盘、蓝碗、洋葱及全根玉米、洋葱、刀各自形成的三角形。

《层次》
层次是在一个框景内,将多个物体放进来,不论放在前景或背景,透过主配角关系,诉说一个更完整的故事。举个简单的例子,常见面包的照片多不是一条面包摆桌上而已,它会加些与切面包有关的东西,像是厨巾、刀子、砧板,目的之一在于透过物件的重叠呈现层次。

25961881361_be2ff979ca_o-750x1125

当主角层次够丰富,可无须再在它的周围做其他装饰。若想进一步挑战自己,就加东西进来,惟这些东西都只有一个目的:辅助影像主题和主角。试想,一盘切下一块的蛋糕,若单块蛋糕是拍摄主角,几乎近整盘模样的蛋糕即使透过景深虚化处理,同时也入画面的话,是否会分散观者的注意?

前阵子编辑友人寄了本家常食谱书给我,请我帮他看里面的摄影。书中每张食物照全统一布景- 料理下面放条餐巾(或捏皱的,或折叠的,或摊平的),再摆个筷子或叉子。造型简洁是好事,问题在于每条餐巾的颜色与料理貌分神离,各自唱戏;有的花纹比料理吸睛,霸占了大部分的视线。翻完整本书,我的脑海全是那些餐巾,料理印象全无。这样的道具就是无意义的,是干扰的。

画面的层次不是由东西多寡决定。有些照片上面有很多不同体积和形体的东西,你可说那是层次;然而,如何让观者对每个物体都有兴趣,不觉得紊乱,且能迅速抓到主题,才是层次的关键。当照片里有很多东西,主题又不够明了时,就干脆点,取其中一部份画面来拍,专注表现重点即可。加并不难,减才是难。

回到上面的生玉米照片。影像里的层次包括:(1)蓝盘周围的东西;(2)黄蓝对比色;(3)黄、橙、深咖啡相似色;(3)不同大小和形体的器具;(4)左下角的留白空间和放置东西的正面空间;(5)左侧的光和右侧的暗;(6)散堆的玉米、剥瓣的大蒜、切半的洋葱。这些层次的质感联手辅助中间的蓝盘玉米,达成画面的备料氛围。

可是,这张照片的主角若换成一碗玉米汤,不论汤有多精彩,光是右上角被餐巾裹着的玉米就有可能扼杀主角的风头,因它的层次包括一排排的玉米、玉米须、玉米叶、餐巾,实在过于丰富。至于仅切半的洋葱,更不用说了,这么大哪能与焦点这么亲近。

当我们欣赏影像时,先试着读她,而非觉得美,就依样画葫芦。或许你认为,如此分析意谓得费多时策划影像,其实不然。拍照时,心中总有个企图,那是思考的起点。有了读影像的自我训练,久而久之,灵感与反应都可能在拍摄时接连而来。

品味,是懂得辨识好的,并且从中取出适合自己的,继而发展自我的风格。当然,在得心应手间求精湛之余,也要往舒适圈外移动。

末了,附上一张紫李肉桂烤鸡照片,你从中读了哪些?

roasted-chicken-with-plums-750x422

Flipermag 转载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Kido

个人简介

一个LikeAKid的名字从20岁叫到30岁。
从伪少年叫到伪大叔,
从Kid到Kidult再到Adult,
竟然毫无知觉。。。

Kido
More Detail >


发表评论

登录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