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拍照」进入「摄影」


所以我要谈的,并不是想要去区分「拍照」与「摄影」,或者叛逆的挑战一些习惯上的用语。而是要讨论一个人在使用一个「器材」时,这个人的心态与个人意识的变化,而这个工具器材又在什么层面上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这个论题之所以可以讨论,最显明与近期的例子,可以以Canon最近的广告文宣来说:「以前,我只爱拍照;现在,我开始懂摄影了。」就是个将拍照与摄影区分成两个不同阶段的明显案例。
若从物件本身来切入这个讨论,我们发现Canon之所以使用这样的文宣来与Canon EOS M(无反光镜式单眼照相机)挂勾,无非是因为EOS M作为一项入门级的单眼照相机产品,在本质上与一般的消费级傻瓜相机不同。这样一句广告文宣,暗示着使用傻瓜相机的人只是单纯的「拍照」,而使用EOS M单眼照相机以上的人则懂「摄影」。这样非黑即白的判准自然不妥与矛盾。
最简单的事实便是,买相机没有送技术,而拍照与摄影也没有事实上明确的分野,只有充满模糊的比较性暗示。然而却有一个不能回避的线索依然存在着,合理化了Canon使用这样文宣的原因:那就是更好的器材,往往会影响到一个人面对这个器材的心态,从而发生本质上的改变。
你拥有好的相机,并不代表你就会摄影;但是拥有好的相机,却可能使你开始学习如何摄影。这里的意思,指的情况是,更好的器材,往往能够补足许多人技术性上的缺失,从而得到更好的成果,更好的成果暗示着一片新的视野与可能性。一个使用更好器材的人,在很多情况下,会因为器材展现的品质,使自己有了更进一步的尝试,从而开始发展本身的技术性素养,以及非技术性的创作。
是以器材并没有改变使用者本身的任何技术与内涵,但是器材本身可以作为一个契机。单就相机与摄影这件事情来说有个合宜的比喻,照相机成为一扇开启使用者不同眼界的窗户,你从观景窗看见的景色与你已知的世界并不相同。并且,透过照相机你拥有了将这个不同的世界烙印下来的能力。而更好的,更专业化的照相器材能更完善你所看见的世界,使你能更容易、更有效的纪录下你看见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