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然与理想的交集 一位大学生的流浪独白
作者:二人工作室
我和我的伙伴都是一名大学生,和大多数人一样,从前的日子里,大部份的时间都坐在教室里埋首苦读、烦恼升学,尽管称得上是安分守己,蠢蠢欲动的好奇心又总是领着我们。上了大学后,除了兼顾课业也要满足社会期待,不时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未来又该抓住什么,却总是被现实堆在眼前的烦恼淹没,始终没有解答。
或许这是旅行的借口,远离自己不喜欢的,但又或许这就是我旅行的动力,在有限的时间与金钱下,生活于一个不再记忆熟悉的地方,重新认识自己、结交新朋友、发掘路边便宜好吃的食物、为了自己坚信的理念和别人争执、体验舒服、温饱、寒冷、饿⋯旅行上的计画和种种意外,不论是好是坏,又再次激起脑袋的思考。仍然,回到现实生活里,还是个理想型的人,总是认为只要愿意一定能完成自己想达到的目标,也许在更多更实际跟现实的漩涡下,是再次确定这样的意念的,但是保有无限的希望与热情,那是属于背包客的倔强。
Slovakia,2015
「在敏感的环境里,你的感官知觉会被放大,生活的灵感也正出于此。」旅行的不确定性使得对周遭保持好奇与警觉,让生活一直在敏感的知觉下前进着。相较于事前缜密的规划,我们更喜欢自由地接受突如其来的惊喜,自由也让相对陌生的环境有了刺激,让每件事情再也没有绝对的标准,凡事只要依照自己的想法去选择,就能有惊喜。
十九岁那年,在我还没与伙伴相遇前,和一位高中同学跑去了非洲待上近两个月,对于我们来说,脑中的非洲只存有媒体给我们的片面印象,或许非洲大陆还是个不被大家熟知的领域,出发前和爸妈交代了一切会平安顺利,两个小毛头就这样降落在非洲的土地上。非洲真的是大家想像的那样吗?其实不然,这段期间下来,我们看见的是世上人们无与伦比的纯真;大象、狮子、老虎成群自由自在的奔跑在草原中,是上苍给非洲的礼物;流浪于非洲,带给我的是朴实、是感动,面对未知,返璞归真的我感受兴奋与恐惧的交杂——害怕陌生、害怕迷路、害怕抢劫,各种危险的想法全在脑海里想过,但这一切似乎都不足以成为阻挡好奇前进的理由吧!越过山丘,我看到的是未被工业化的小镇,晚上没有灯火的驻足,但有了整片星空的陪伴⋯⋯一切的体悟,也在不知不觉中,变成创作的动力。
去年暑假和伙伴背起大包包来到了欧洲,除了一尝在历史课本里的种种风情韵味,两个多月的旅途上,也为了省钱而认识了超市的特价文化、结识当地人而了解的餐厅哲学、加入意外参与的年度艺术季而看见文化种族的相辅相成、实际走过土地聆听当地人说古而知道环保自然能促成国家意识浓厚⋯⋯,旅途的过程让我们直接体会风俗,间接再现了知识。九月行至冰岛,刺骨的寒风搭配美景,让每一步路更脚踏实地。还记得那天我们走在寻常街头,无意间抬头仰望天空,出奇地看见极光,在那个漆黑的夜里,大自然豪迈地把天空作为画布,用光交织成一场前所未见的艺术表演,旅程的倒数第二站,我们留下了冰岛的冒险足迹。
Iceland, 2015
引自《阿拉斯加之死》书中:「至于我该何时往返文明,我想不会太快。我还没有厌倦荒野,反而更享受它的美,以及目前所过的流浪生活。我喜爱鞍座胜过电车;喜爱满天星斗胜过屋顶;喜爱朝向未知、幽僻难行的小径,胜过平坦的公路;喜爱旷野中深藏的宁静,胜过在都市生活中形成的不满之心。 」在自由的环境下生活,你选择了最靠近初衷的道路,你因此知道你为了什么而呼吸,那是每趟旅行给我们最真实的体悟。
在这个一脚还在学校里,一脚已经要踏出社会的年纪,把旅行的信仰转化成生活的力量,我们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由单纯分享自己在世界感受的每一个触动为初衷,用自己现有的能力想和更多人分享。即便尚未了解真正上班的感觉是什么,但我们因旅行有了豁达的胸襟,保留天马行空的幻想,使我们能再奋力的去追梦。或许没有办法时时刻刻都在旅行的道路上,不过能试着把背包客的勇气用在每天生活的日子里,处处都充满了温暖与惊喜,就会永远期待转弯后看见的美景和意外。
我们喜欢拿着相机摄影、喜欢带着画笔旅行,与其说旅途中的故事带给我们创作的能量,不如说创作让我们更懂得旅行的能量。而我始终相信流浪的养分是一辈子的,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刺激,一样能在生命中留下刻苦铭心。作室最近成立了粉丝专页与 Instagram,里头会持续分享设计作品与一路上伴随的景色、故事及摄影,欢迎来看看,一起共享自己的旅行经验。
最后,我想说的是,流浪之尽,或许会找到一直走下去的理由。
Flipermag转载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