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摄影中,如何坦率的拍摄陌生人
我们知道,街头摄影的最大魅力在于那些可爱的陌生人,如何自然的拍摄陌生人,凝固那一瞬间的情绪就成了最大的难题。同样的,对于很多刚刚开始拍摄街头的人们来说,从容的举起相机去拍摄陌生人的确是一件挺难的事儿。
也因此很多人的街头摄影变成了无意义的随拍,可能会拍到一些人,却难以捕捉情绪,这样的画面也就不那么好看了。
今天我就来说一说如何在街头举起相机,坦率的拍摄你看到的那些有情绪的画面。
首先我想说的是,在公共场合拍照并不犯法,街头摄影作为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的摄影流派,一直都在默默的记录着我们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点滴瞬间。
很多人看事情都有严重的双标,他们看玛格南摄影师看薇薇安迈尔或者其他摄影大师,总之是那些名满天下的街头摄影作品的时候都觉得这些照片多么多么的了不起,哪怕是看一些籍籍无名的国外摄影师拍摄的国外街头作品都会觉得不错,而看一些国内无名摄影师拍摄的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街头场景的时候就会让自己内心的情操上升到一个不可逾越的道德高度,全然不吝用最严厉的语句去批判他们。照片本没有好与坏,尤其是对于记录情绪为主的街头摄影师,任何脱离了摄影师本人以及背景的阅读照片都是空洞的。
当然这并不是在鼓励人们在大街上对着陌生人就一通狂拍,在我的理解里,街头摄影始终需要遵循的原则就是「不介入」,摄影师始终都要以局外人的角度来记录这个世界,「不介入」到画面中,不影响画面的情绪。什么叫「介入」?如果你拍一个人,而这个人发现你在拍他,他的主观情绪从他人或自身身上转移到正在拍照的你身上,使你成为影响画面的一部分,这就是「介入」。
布列松在《莎拉·莫恩》一文中说过:「为了更好的观察,我用我的一生尝试不引人注目的低调生活。」能够隐身于市井之间,这恐怕也是每一位街头摄影师都想要做到的吧。
当然「介入」同样也是一种摄影类型,有些摄影师会拍摄「介入」主题的照片,像是喜欢用闪光灯狂闪人的 Bruce Gilden。如果你有需要,可以尝试,但这不属于记录的范畴不再讨论。
另外一点,我在拍摄街头的时候会刻意的不去拍摄那些痛苦的瞬间,不去拍摄那些丑化他人的照片,虽然有些摄影师喜欢拍摄这样的类型作为一种比较囧的瞬间的记录,但是我主要还是喜欢去拍摄那些美好的画面。
各有所好,不可强求。不要随意的「介入」,不要用你的相机去做伤害别人的事情,不要去偷拍不好的东西,那么你的一切拍摄行为就都是合法的正当的。
既然是拍摄陌生人,那么首先就得接近你想要拍摄的陌生人,距离多近,根据实际的情况,但是如果因为不敢拍照就离得远远的甚至只是拍摄背影,那么你拍下来的画面在大部分时候可能都不会怎么出色。
说到底还是拍的太少了所以畏首畏尾,我在刚刚开始拍摄街头的时候同样也会很羞赧,但是拍的多了也就无所畏惧没脸没皮了,到最后我甚至可以在别人脸面前举起相机一闪而过按下快门而不被发觉,还能拍到自认为还不错的照片。当然这些都是无数次快门练就出来的。
如果你开始不太敢举起相机拍人,可以先尝试一下拍摄那些小动物,那些猫啊狗啊什么的,好处就是它们永远都不会对你说「不」,伟大的摄影师 Elliott Erwitt 就是一个拍狗狂人,非常喜欢在街上拍狗狗。
当然选择合适的相机也很重要,我经常使用的是一台小型的 PS 相机(Point and Shoot),因此我敢于在距离陌生人很近的地方按下快门。单反相机不是不可以拍摄街头,但是由于体积的限制很难不在拍摄前引起别人的注意,同时由于单反相机触发快门时发光板抬起的声音也会影响到别人,所以我很少会用单反相机拍摄街头。
有些人擅长在街头叫住陌生人然后认真的为他们拍摄一副肖像作品,但是关于这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拍摄是否属于街头摄影还是一个争论中的话题。我在《照片的「意义」》一文中关于街头摄影概括了一个方程式:
社会(场景)美学 + 非控制场景 = 街头摄影
因此在我看来,非控制场景对于街头摄影来说必不可少,而街头肖像是在计划中的,是双方的一种契约,属于有默契的拍摄。
当然也不能这么较真儿,能在大街上和陌生人沟通并且为他们拍摄肖像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技能,我也很羡慕这种人,内向如我就肯定做不到这一点。
还是要回归到最根本的问题上来,拍摄街头,最基本的就是尊重,尽量不要去拍摄处于弱势情况下的人们的照片,如果你不能帮助他们,那么你只是在消费他们,如果别人发现你正在拍他们前来向你交涉,好好的和他们沟通,即使叫你删除照片也不要有异议。不过我拍了这么多年,这种情况倒是从来没有发生过,被别人发现的情况倒是时有发生,基本上我都是相视一笑,对方也不会再有什么意见。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