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别处】No.88 我在厦门
五一。
厦门的人潮拥挤很难让人静下心来从中山路头走到轮渡。
由于在上大学,平时回家的时间很少,但是每次回来都要跟朋友把中山路走上一遍,就像外地游客一样,背着相机,从街头走到结尾,去暗不见光的小巷,去尝遍地道的厦门老字号,看遍老旧怀念的门牌号。
其实我的厦门不是鼓浪屿,不是中山路大道,也不是车水马龙的霓虹街道,而是10年来改变的,未改变的。
于是我们开始寻找那一些不一样的地方,从南华到华新,从不见天到不在,5.2Km,老厦门的一部分,记录夏天的脚步。
相机:minolta x700
胶片:fuji 负片
如果城市的正中央还剩下一座四合院,那么四合院必将成为城市的名片。旧的事物在众多新事物前看来必定是与众不同的。
阶梯直通大同路20号,这里是三十年前的防空洞,前几代人在这儿建造了好多报社,剧院,但是久而久之也就荒废了,我们走上第四届阶梯,没再往上走,因为有一丝失落——楼梯上的古建筑已被公寓宾馆所替代......
蔡妈路已经没有35号了,人去楼空。
我们找到34,36号,唯独35号门牌被人揭了去。只剩下邮箱。
记得这里原本是一条长达200米的菜市街,现在连20米都不到。
买菜回来的老夫妻俩,我见过他们几次。
老爷爷家隔壁就是幼儿园,他说幼儿园一大早就嚷嚷,但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藏在深巷中的独立书店——不在书店。
过段时间我会拍一组有关这家书店的相片,很美的一家书店。
厦门最早的幼儿园之一。藏在深老别墅区。
有人说世界上美的事物很多,只不过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
我觉得嘛......
什么东西都美,在书店的门口,有成千上万的人在这儿留过影,但是自己认为“美”的感觉就是不一样,不是因为构图,也不是因为站位相差的那么几度。真正的不同,就是当你调好参数,拿着相机,站在模特面前,按下快门的那一瞬间。
这一瞬间,汇集了眼前所景,光线进入眼帘,以及对于成像的期待,等一系列感觉。
这种过程,每个人都是不同不同的。
我想.....这就是每个摄影师眼中的“美”吧。
每次每次,都发现老地方有所改变,但又好像没什么变。
后来才发现其实变的是人,生活在这儿的人不见了,对于最初认识的感觉也就不见了。
下一次,我要找到厦门那几处尚未改变的地方。
我在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