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别处】No.90 出走四国·濑户内海
分类:Vol.05 生活在别处 | 由howeyfan 发表于 2014年5月12日 星期一下午 8:46


出走是因为想一时逃离喧嚣,一成不变周而复始的生活。长辈们常说,筷子捏得高的人,长大后会离家远。而我却从未真正意义地去到别处生活,因此生活在别处,对于我而言,就是一段段奇妙的旅途。
生活的元素:衣食住行。在己处和他处,别无他样。
旅行箱:从开始的衣物存放功能到最终的货物存放功能;
酒店/民宿:大都以暖色调为主,配色,灯光,却只是一个过夜的地方;
Starbucks:每出走一个目的地都会去当地的店,在日本发现他们还有Small杯型的咖啡;
车站:无论是巴士,铁路,机场,码头,每一个站点都或有正经过的人,或有去往别处的人。
生活在上海话的谐音里,还有工作的意思。在旅行中,我把这个词理解为所见所闻所感:山林,海边,小巷,民居,景物和每个出现在面前的人和他们的背影。
山林海边,附赠山雨和海风,自然生长在山路边的柑橘,海浪冲上岸的鹅软石和贝壳;
小巷民居,附赠宁静和整洁,减速慢行擦身而过的自家用车,分类整理对方的垃圾;
景物和人,附赠历史和故事,脚下所踩的土地或许是旧时的战场,放课后结伴回家谈论春假计划的学生。
生活在别处,没有时间限制,只是一个闪念,一个下定决心,一封写给老板的请假邮件,一次说走就走。
Olympus μ2 with Fuji 200+Kodak 100
PAGES: 1 2
写得可以 可是照片一般
请赐教!:)
我不是摄影的也说不上啥…感觉视角有些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