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 F
分类:Weapon · 器材 | 由胶片的味道 发表于 2013年7月11日 星期四下午 8:13


Nikon F的大名早在第一次拜读Ivor Matanle的两本古典相机大作之后就深植脑海(话说回来这两本书已经被我翻到快烂了).话虽如此, 一开始对这部相机的印象就是一部大头的铁块机。很肤浅的一直到欣赏了电影I Am Number Four 之后,看到女主角不时的带着这部相机做snapshot,方才对她的身影感到难以忘怀(嘿~ 我说的是相机啦)。
题外话,女主角在影片里面抓拍的效率惊人,在夜晚昏暗的街角拿起相机没看到太多对焦与测光的动作,只听到快门一响,过片杆一拉… 轻巧得就像老练的猎手(扯远了… 电影为求美感难免失之真实)。
这部大F属于后期的版本(大F从1959~1973整整跨越了三个"decades",称她为经典当之无愧),依序号看应该是1972年生产,搭配Photomic FTN测光头,能够进行TTL测光.这测光直到今天都还精准无比教人称奇,有趣的是闪灯座是外挂在回片旋钮的位置上方,和镜头不在同一个轴线上,在打闪光时阴影的处理稍微有些伤脑筋,不过我能想像这一类可交换观景器的相机,如果要把闪灯座搬到这颗测光头上面,那还真是门大学问哩。
大F的年代是CdS测光还不算顶成熟可靠的年代,因此TTL测光主要靠的是外挂的观景器.也因此F mount的镜头一开始设计了这种兔耳朵的样子,借着这个装置告诉测光头现在镜头的最大光圈值,以供参考与计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