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 小时也不一定能让你拍出好照片 | 胶片的味道
当前位置:胶片的味道 » 涨姿势 » Read · 阅读 » 10,000 小时也不一定能让你拍出好照片

10,000 小时也不一定能让你拍出好照片

FavoriteLoading加入到收藏列表

Malcolm Gladwell 在他的经典著作 《Outliers》(《异类》)一书中,专门用了一章来讨论一万小时理论。

在书中他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而后,美国作家 Daniel Coyle 专门写了一本书《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来专门阐述这个观点。

所谓的一万小时理论,指的是如果我们想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那么就得付出至少一万小时的努力。

例如,如果我们想要掌握一门乐器,那么我们每天练习 3 小时,每周大概练习 20 小时,需要练习十年才能成为专家级。

Photo by Jonathan Youssef on Unsplash

Photo by Jonathan Youssef on Unsplash

在上世纪 90 年代初,瑞典心理学家 安德斯·埃里克森 在柏林音乐学院也做过调查,学小提琴的都大约从 5 岁开始练习,起初每个人都是每周练习两三个小时,但从 8 岁起,那些最优秀的学生练习时间最长,9 岁时每周 6 小时,12 岁 8 小时,14 岁时 16 小时,直到 20 岁时每周 30 多小时,一共大约一万小时。

所有与技能有关的领域,天分显然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况且我们大多数人也不是那样的天赋异禀,只有不断的练习才能让我们更加专业。

虽然不停的实践练习不一定能让我们变得完美,但是会让我们对基础技能形成一种固有的条件反射,遇到问题会直觉的做出反应,而不是先去花时间调动自己半生不熟的专业知识思考对策再去行动。

但是对于那些非应激性能够面对的场景,思考是必须的,只有思考才能让我们更进一步,从实践者升格为创造者。

对于任何形式的学习,我们都要关注于三个方面:它的原理,它的原因,以及你个人的执行情况。

对于拍照而言,原理显而易见,也很简单,就是曝光,虽然现在的数码时代将拍照这种事情简化到只需要按动快门就可以了,但是想要更加深入的了解摄影,我们还是必须要了解影响曝光的因素,了解光圈大小对于进光量以及景深范围的影响,了解快门了解感光度,了解各种不同形式的光源或者辅助光对于你的拍摄主体的影响。

只有当曝光,或者说对于光的运用了解清楚了,你才能算是真正的入了门。

然后就是拍照,拍照很简单,取景,构图,按下快门,一张属于你的影像就正式诞生了。

但是想要拍出更好的照片,或者说更贴近你所想要的拍出的画面,你就需要反复的试验,不断的在一次次的拍摄中实践自己的想法。

但是仅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大量的重复性的练习只会让我们不断的机械性的复制,不仅仅是复制他人的风格,还有简单的复制当前,没有任何的创新的角度。

不停的复制不停的练习使我们拥有了技术,想要更进一步就得利用我们的技术拍摄我们的主题,用我们所知道的一切来发展出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工作体系,拍出属于自己风格的作品。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从此以后你拍摄的作品就必须要独一无二,至少要表现出最真实的你,当你在拍下这张照片之前不要想着别人会怎么拍,心里所想的不是自己曾经看到过的风格,而是在心中创建自己的风格,想象自己按下快门将会拍出怎样一张照片的时候,你才开始真正拥有自己的风格。

你可以用 10,000 小时去掌握所有摄影的技术,但是要在作品中发展出自我,就不再是时间问题,也不是数量问题。这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技术不过就是一个实现自我的工具。

技术永远是最简单的,只要你肯用心去学习,去练习,就一定能掌握

而你,唯一的你,才是你的作品的灵魂,只有你的思想决定了你要去使用哪种技术去完成你的作品。


Kido

个人简介

一个LikeAKid的名字从20岁叫到30岁。
从伪少年叫到伪大叔,
从Kid到Kidult再到Adult,
竟然毫无知觉。。。

Kido
More Detail >


发表评论

登录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