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经济学、一手相机:香港经济学博士陈德廉的人文纪实摄影
两年多前,笔者为了能够更进一步学习摄影这门艺术,开始了走访不同摄影师的学习旅程。因为我认为学习摄影的重点不是技术,更不是器材,而是摄影师的本身。他们对做人的态度、对摄影的理想、对人文的关怀、对生命的要求...等等,这些才是令他们与别人不同的因素。当大家有着同样的技术和器材时,是什么令有些人拍出来的总是与别人不同呢?
对陈德廉的初次印象
也因为这个好奇心,认识了一班摄影师,当中有些后来成了朋友,其中一位是陈德廉(Joe)。两年前,我在他的首次摄影个展中认识他。当时他给了我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他会很主动和真诚与每位来宾交流,分享每张作品的故事,表现津津乐道,你完全可以感受到他的热忱和对人的关怀。他是一个很有亲和感的人。虽然他是经济学家、大学教授、博士级地位,但一点架子也没有。
过去两年间Joe 有两位朋友相继轻生,给他内心带来了极大的震荡,同时也更新了他对摄影的一些看法。每个人都有他自己要面的生命问题,但有问题不是问题,不去面对解决问题才是问题。 Joe在那段时间可以说是重新找回自己,重新再找回摄影的初衷。我见证了他的改变,为他感恩。
我现在想做一个 “messenger”
「我会拍下令我心动的画面,就好像恋爱触电的感觉,其实很难解释这种感觉,非笔墨能形容。当我遇到一个每人触电的场景,我会很自然地把自己投入,成为画面中的一份子,脑海里就会出现一幅又一幅的故事画面,然后就用镜头把他们呈现出来。所以,这些相片的真相很可能不是这样的,相片纪录的只是我所构想出的故事。」
「有人说我作品中的人物,每个都好像在跳舞或很有动性。没错,在我眼中,我是看到他们似是跳舞的动人美态,其实他们都是在工作或生活,但我会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画面,就好像是走到另一世界的动态。这可能跟我有十年拍摄舞蹈有关吧。」Joe很投入地分享。
Joe回看自己过去的一些作品时说:「以前我的作品比较“恶”,是在想自我表演,其实是自我迷失,走在不对方向的道路。经过一段时的内心修正,现在拍摄时的态度很不一样,看到的画面又进到另一层次了。
我现在想做一个“messenger” ,希望透过镜头把我看到的世界呈现出来,让每一位观众看到里面能给他们鼓励的信息。这是在我首次摄影个展时发现的,原来相片可以有这种奇妙的力量。不只一次,有人被我的作品感动,他们从这些相片得到信息。曾有一位女生,她一边在付钱买我的作品,一边流着泪哭着跟我说谢谢,鼓励我要拍更多相片帮助人。当然是有些莫名奇妙,但印象很深刻,未想过会有这样的事发生。那种喜悦比起卖出作品高几百倍,应该说不能相比吧。 」
陈德廉在台首次个展
有些人曾对Joe的作品有过批判,他们认为他的作品都是付钱给人摆拍的。有人会这样想也不出奇,谁会想到这么有美感的相片,是自然纪实的拍摄呢?特别在这个到处都是造假的世界。 Joe有时出国拍摄,会有朋友或学生跟着,他们也曾和我分享Joe拍这些相片时,他也在旁一起拍,但不知为何Joe拍到的,他拍不到,问题就是在一刻的捕捉和那少少不同的角度。
我很开心有机会能够向台湾的朋友介绍,陈德廉在台湾的首次摄影个展,希望大家有时间去看看,跟Joe在现场交流心得,相信一定会有收获的。不过,要提一提Joe的普通话比普通更普通,要慢慢说呀!
DIGIPHOTO转载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