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百科(3):B for Bokeh
学习基础并不能帮我们拍出更好看的照片。没有什么技能是可以速成的,那些网上流传的所谓速成宝典不过是标题党的自娱自乐。任何技能的练成都是一个经验累积的过程。
学习基础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明白影像构成的原理,知道一张照片是怎样拍出来的,以及面对突发环境要用怎样的设置去应对。只有基础都掌握了才能让我们的拍摄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加入更多属于自我的内容。
之前我说了 Aperture,光圈,对于光圈的认识,很多初学者可能停留在大光圈能够拍出虚化背景的层面。
今天我就来说说字母B:
B for Bokeh(虚化)
当然,也可以是:
B for Blur(模糊)
虚化,顾名思义,就是不清楚,就是模糊。那么,为什么会模糊?
因为就像我们的眼睛一样,我们看到的目标的焦点总是在一定范围之内,对相机来说就是景深,而景深之外的场景,就会出现模糊。
在上面这张示意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景深范围在中间那只蝴蝶身上,而前后的蝴蝶都在景深范围之外,所以被虚化了。
在之前的内容里我说了光圈可以控制景深,光圈越大,景深越浅,那么景深前后被虚化的范围就大,光圈越小,景深范围就越宽,那么景深前后被虚化的范围就会越小。
光圈会影响景深这个不难理解,在上一篇中我也举了一个可能不恰当但是很通俗的例子,就是我们这些近视的同学,看东西总是模模糊糊,有的时候想要看的清楚一点儿,就会不自觉的把眼睛眯起来。眯眼就好像把光圈缩小,这样景深就广了,看东西自然会清楚一些。
当然这只是一个通俗的例子,涉及到具体的科学知识远没有这么简单。
下面两张图可以直观的表现在同等焦段环境下不同光圈所带来的景深差距:
然而光圈并不是可以影响景深的唯一因素,控制景深除了光圈以外,还有另外两个因素。
1、实际焦距
镜头的焦距越长,在同等大小光圈下景深就越浅。
下面两张图可以直观的表达同等光圈下不同焦距的虚化效果:
知道了这个,就容易理解为什么现在很多手机摄像头都标称自己有 f/1.8 甚至更大的光圈了,却依然拍不出像相机那样好看的散景呢?
因为我们平时所说的焦距其实是等效焦距,而实际焦距又由画幅决定。
手机的 CMOS 的尺寸太小,因此手机摄影头的实际焦距太短了。
等效焦距一般以 135 画幅为基础,画幅越小,同等等效焦段下实际焦距就越短。
以 135 画幅下 28mm 镜头为例:
135 画幅 28mm 镜头的实际焦距就是 28mm;
APS-C 画幅的转换倍率为 1.6(或 1.5,不同品牌略有不同),则实际焦距为 17.5mm;
以小米10为例,主摄像头的尺寸为 1/1.33 英寸,转换倍率大约为 3.6,所以即使它的镜头是等效 28mm 焦段,实际焦距就只有很短的 7.77 mm;
同样是 28mm 的焦段,全画幅的实际焦距就是 28mm,而手机(1/1.33 尺寸传感器)就只有 7.77mm,远小于全画幅,所以也就拍不出那样好看的虚化效果了。(不过手机可以利用多镜头和先进的算法来辅助,这一点是目前相机无法达到的)
至于现在很多手机拍出来的那种人像模式的虚化,其实并不是光学直出的结果,而是依靠手机强大的处理器能力和先进的算法后期出来的,并不真实。
2、与主体之间的距离
这个应该不难理解,当然这个距离有两种,一个是相机与主体之间的距离,一个是背景与主体之间的距离。
首先来说相机与主体之间的距离,主体距离相机越近,同等光圈下景深就会越浅,还是用镜头上的景深尺来说明。大部分镜头的镜身上都会刻有景深尺,就像下面这张照片里的镜头一样。
光圈环最下面的两排数字,都是距离标尺,黄色的代表英制的英尺,白色的则为公制的米,而镜头最上方的白点所指向的数字则是我们所选择的对焦距离。
为了方便解释,下面用一个简化的景深尺来说明:
像这张图所示,对焦的焦点位置在距离相机约3m的地方,如果我们选择 f/8 的光圈,那么在两米多到四米左右的距离内的物体都是清晰合焦的,而选择 f/11 的光圈,那么在两米左右一直到无穷远内的景色都是可以合焦的。光圈越小,景深的范围也就越宽广,相应的,光圈越小,景深的范围也就越窄。
这还只是 f/8 或者 f/11 的光圈,如果是那种中长焦端人像头,再配上 f/1.2 这样的大光圈,主体要是在最近对焦处,那可真的是能拍出犹如发丝一般的景深范围。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主体距离相机越近,景深范围越小,反之,主体距离相机越远,景深范围就越大。
相对应的,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也就不难理解了,背景距离主体越近,背景也就距离景深范围越近,因此虚化不完全,背景距离主体越远,背景也就距离景深范围越远,被虚化的程度就高。
另外,虚化散景的形状和光圈叶片有关,一般来说光圈叶片数量越多它的散景形状就会越接近圆形,而有限光圈叶片可以形成等边 N 变形的散景,就像有六片叶片的镜头,就可以拍出六边形的散景。
总结:
1、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反之,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相机距离主体距离越近,景深越浅;
3、实际焦距越长,景深越浅;
(以上三条均在其他两项元素相等的环境下)
4、背景距离主体越远,背景被虚化程度越高;
5、画幅决定实际焦距,画幅越小,同等等效焦段实际焦距越短;
6、光圈叶片决定散景形状。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结论,想要拍出更好的虚化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更大的光圈;
2、选择焦段较长的镜头(虽说 50mm 是标准头,但是 85-135mm 左右的焦段才是公认的人像(肖像)头);
3、拍摄者距离主体更近(制造更浅的景深);
4、主体距离背景更远(让背景虚化的更完全);
5、更大的传感器尺寸(为了更长的光学焦距)。
写在最后的是,无论是景深还是虚化,我们都不应该去一味的追求极致,所有的技术都是为内容服务的,根据你想要拍摄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技术才是我们学习技术的原因。
无论对什么类型的照片来说,
最重要的是情深,而不是景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