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百科 | 国产老相机 – 一部仿制的历史(1)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相机制造业的起步相对来说非常的晚,甚至都没有形成过自己的体系,整个民国时代由于战争和内乱,国力积弱,没有能力发展过自己的相机工业,直到民国末年才生产出第一台国产的『仙乐(SELO)相机』。而新中国的第一台相机则是在1956年作为党庆礼物才试制成功的『七一』牌相机。
可是,纵观国产相机的历史,却是一部仿制的历史。
上面说的中国第一台『仙乐相机』,由中国照相机工业第一人 —— 郑崇兰先生制造,是我国可考的相机制造史上的第一台国产相机,生产于 1947-1948年,总共生产了两百多台,具体配置不详,是古老的箱式照相机。
仙乐相机仿制的蓝本是柯达公司生产的 『Box Brownie』 相机,『Box Brownie』 相机是柯达公司的经典产品,1900 年上市,售价仅为 1 美元。由于『Box Brownie』 相机的推广,使的摄影术得以从专业摄影师向平民百姓发展,人人都可以拿起相机拍照。
而新中国的第一台相机由天津照相机厂于1956年6月28日试制成功,作为『七一』献礼,并命名为『七一相机』(正式生产时定名为『幸福 I 型』),这款相机作为“献礼”相机,又由于制作精度高,难度大,所以只生产了三十多台,并没有公开发售。
除了镜头用的光学玻璃以外,所有四百八十多个零件,全部由国产原料制作。
这是一款 120 皮腔折叠相机,仿制的蓝本是 『Mamiya 6』 型相机,『Mamiya 6-I』 型相机于 1940 年 6 月发售,是全世界第一台后背对焦带测距取景照相机,有自动停片装置。
1956年1月,大来照相机厂在北京成立,这个北京照相机厂的前身在创始人刘学滨先生的带领下,于同年 8 月试制出了新中国第一台 135 旁轴相机,第二年,又试制出新中国第一台 120 双反相机。
大来照相机厂生产的 135 旁轴相机仿制的蓝本是 『Leica II』 型相机(这里有一点争议,有的说法是大来仿制的蓝本是卓尔基相机,不过由于卓尔基相机也是 Leica 的仿制机,所以我在这里认为大来仿制的蓝本就是 Leica 相机)。
拥有能与镜头对焦系统耦合的测距仪的 『徕卡II』(『Leica II』)于1932年发布,这一型号装有分离的取景器和测距器。
(延伸阅读:相机百科 | 徕卡的荣耀)
大来的 135 旁轴试制机一共生产了12台(一说10台),其中一台由北京照相机厂保存至今,还有一台则在文革中被当做西化思想的例证而损毁。
而他们生产的 120 相机则是仿制 Ricohflex。Ricohflex 第一代于 1940 年发布,是当时流行的 120 双反相机,主要销往美国。
1957年,大来照相机厂更名为北京照相机厂,原『大来』牌 120 双反相机更名为『长虹』牌并在随后一年内生产了大约 7,600 余台。
1958年10月,北京宣武区试验工厂开始生产以捷克 『PIONYR』 为原型的『跃进』牌 120 简易相机,1960年代,该厂并入北京照相机厂,『跃进』更名为『蓝天』。
1957年,上海市钟表工业公司成立了照相机试制小组(上海照相机厂前身),开始了对 『Leica IIIb』 型的仿制工作(一说是苏联『卓尔基』相机)。
1958年3月17日,上海照相机厂成立,试制的 35mm 旁轴相机开始小批量生产,定名为 『上海58-I 型』。
『上海 58-I 型』相机生产了不到一年,1959年,上海照相机厂开始生产改进版的 『上海 58-II 型』相机,并一直持续到了1963年,这部相机完全仿制 『Leica IIIb』 型相机,并且制作也很精良,被戏称为 Leica 的上海版,一共生产了大约 1100 台。
上海照相机厂还曾经以 『爱克发 Isolette III』 型相机为蓝本仿制了 『上海 58-III 型』 相机。
1961年,上海照相机厂研制出了『上海 58-IV 型』 相机,该相机的基本结构参照了德国的 『Rolleicord』双反相机,随后,以『上海牌』为名投入批量生产。
由于当时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工艺水平也远达不到德国的水平,所以这台相机在各方面指标上都有 『Rolleicord』 相去甚远。但正是这部相机,在很长一段时间撑起了中国照相机工业的一片天空,随着上海牌改名为海鸥牌,『上海 IV 型』 相机也改名为『海鸥 4型』,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海鸥4型』120 双反相机的原型。
1964年,上海照相机厂在决定进行产品出口后,注册了『海鸥』商标。从此,该厂所有的相机产品都已『海鸥』作为品牌。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