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因为片幅而影响光圈值吗? Tony Northrup 实验的剖析
分类:Skills · 技巧 | 由Kido 发表于 2014年5月25日 星期日下午 10:17


(六) Tony Northrup究竟在说什么?
他举例说M4/3的12-35mm f/2.8 镜头的等效焦距是24-70mm,但在等效焦距70mm配f/2.8下拍摄出来景深,会不及全片幅在70mm下以f/2.8拍摄浅,所以厂商有误导的成分,应该将镜头改称为f/5.6。
我不认同这种说法,因为光圈值的重点是作测光的计算,而非用作景深的比较。而事实上,我们也没必要刻意将所有数据转化为135系统(全片幅)的标准。早在菲林年代以来,已经有多种不同的片幅,好像是110、135、645、67、69、612、617、4×5、5×7、8×10等等,我们都明白不同片幅下会出现不同的景深。
我们今天之所以参考等效焦距,纯粹是因为有比较多人熟悉135系统,因此比较容易联想到相应的摄影效果,但是在实际拍摄的计算上是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因为大部份的计算都应该使用真实的光圈和焦距。所以只要大家理解不同的片幅下因镜头选择不同导致景深不一样就已经足够了。
不过,Tony Northrup的影片中比较可取的地方,是他示范了不同格式底下相应的景深计算方法,譬如说m4/3底下的35mm f/2.8,景深应该跟全片幅下的70mm f/5.6一样(焦距乘2,光圈除2)。如果要坚持Tony Northrup的逻辑,应该说M4/3的12-35mm f/2.8镜头的等效焦距是24-70mm,等效光圈值是f/5.6,这样便会相对比较合理了。
PHOTOBLOG 内容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视频名称是什么?去有土鳖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