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美术的一些经验
加入到收藏列表作者:YuanChi
打从有记忆以来,我就是爱画画的。
家里有一张旧照片,不到2 岁的我趴在公园地上画图;妈妈时常跟我说起当时的场景,我皱着眉很认真的看了看眼前的风景,再埋头画画,画出来就是一些凌乱的圆圈跟线条,但我总能说出「这个是妈咪、这个是爸比、这个是小狗。」不管问几遍都不会答错。
到现在,还有几张涂鸦贴在阿嬷家的墙壁上;其余的,被妈妈当作珍宝般收藏了起来。在大一某堂课程需要做一份关于绘画发展的报告时,随口问妈妈家里还有没有我小时候画的图?她拿出了好几本档案夹,里头装满了我的画作,从2 岁到小学的都有。
在家人这样的支持下,我对画图的热情从来不曾减弱。
直到上了高中,我终于得做个决定——「未来要不要靠画图吃饭?」
因为我的文史科很烂,高中念的是自然组;又因为喜欢画画,以防会报考需要术科的科系,所以从高一开始到画室学习,素描水彩、静物、风景等等的。
那时的我还是有「念纯美术会饿死」的观念,本来志愿里是完全没有美术科系的,反而想考建筑、工业设计之类。但在学校老师及画室老师的鼓励下,我的志愿卡还是有一半填上了美术科系,并且在最后一刻决定就读师大。
当时的想法是:反正大学念的又不一定跟未来做的工作有关,那不如选个喜欢的念吧。
令我感到困惑的大学时期
上了大学,系上有一大半的同学是美术班毕业的,他们的技巧都很好,也都对自己的创作方向很清楚。而我,就像个什么都不懂的乡巴佬,连水彩纸要怎么挑选都不知道。
大一的课程有很多基本功的练习,例如人体素描、静物水彩、风景水彩、风景油画等。很快的,我已经可以跟同学们一起讨论要买什么颜料、什么笔,可以一起研究别人的画作使用了哪些媒材及技巧。
到了大二,术科课还是在上素描、水彩、油画,一样是画人体、静物、风景;但我们也慢慢开始接触当代艺术,我才发现现在的艺术领域之广,光会画图是完全无法成为一名艺术家的。让我最困惑的是,上一堂油画课还教着古典的绘画技法,下一堂的理论课又要求我们的作品得有当代的高度。
大三开始要做一些创作作品,但从高中以来致力训练基本功的我,早就忘了画图的初衷,拿起笔面对空白的画布,我的脑袋也是一片空白。我决定让自己休息一阵子,不要想创作的事,先试着到外面的世界看看。于是我到学校附近的北师美术馆当志工,为了解说展览给观众听,我必须搞懂每一件作品的故事背景,以前上课听过但记不起来的那些理论,现在开始有了具体的模样,这是我开始了解当代艺术的第一步。
在美术馆磨练了一年,对现今的艺术环境有了更多的认识,也对艺术教育有更多想法;但对于找到自己的创作方向,时间还是少了一些。马上就要开始做毕制了,我还是没找到合适的题材。提案一次又一次被教授否定,不够有特色、不够有深度、不够更当代有连结⋯⋯。研究所考试当然也是通通落榜,我就这么踏出了校园,步入社会。
出社会之后
或许是身份的不同,当自己成为社会的一份子,那些以前要花好多时间搞懂的社会议题,变得很容易理解;当生活的体会越来越多,创作也不再那么困难了。画图时不用再考虑合不合教授口味、有没有机会得奖,我可以选择最喜欢的媒材,作品就有了自己的风格。
比起标上价格挂在画廊墙上等待藏家赏识,我更希望我的作品是平易近人的。每当有人说看完我画的图有什么感受,我就会觉得这一切很值得,也会想继续画下去。
Flipermag 转载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