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突然明白,一张照片可以瞬间固定永痕 | 胶片的味道
当前位置:胶片的味道 » 胶片的味道 » Photoer · 影人 » 我突然明白,一张照片可以瞬间固定永痕

我突然明白,一张照片可以瞬间固定永痕

FavoriteLoading加入到收藏列表

他是无数摄影师的灵感来源,有多少摄影师因他而走上摄影之路,又有多少摄影师将他的名言奉为圭皋。他和另一名摄影大师卡帕一起创建了当今世上最著名的图片社玛格南摄影通讯社,他是摄影师的灵魂导师,他就是布列松。

在整个摄影史上,很多艺术家都经历了时间的考验,而布列松却始终站在那最顶端。可是对于这位摄影教父的生活和工作,你又知道多少呢?

Seville, Spain. 1933

Seville, Spain. 1933

1908 年,布列松出生于法国近郊的 Chanteloup-en-Brie,他是家中五个孩子中的老大,父亲是当地有名的纺织厂主,而母亲的家族则经营着棉花经销的生意,也正是如此优渥的家庭环境,为他的艺术之路提供了便利。在很小的时候,家里人就开始培养他学习艺术,在经过一番并不太成功的音乐学习之后,他的画家叔叔 Louis 就开始教布列松学习油画,但是学习油画很快因为 Louis 在一战中去世而告停。

随后他进入立体画家以及雕塑家 André Lhote 的工作室系统的学习艺术,Lhote 试图将法国古典绘画与立体主义的现代趋势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虽然让布列松不是很喜欢,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对他的摄影理论的建立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上世纪初期,超现实主义运动兴起,布列松也深受吸引,在 20 世纪 20 年代欧洲各地出现了不同的摄影学派。而布列松则在剑桥大学学习英国艺术和文学之后,回到法国开始服兵役,在这里,他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台相机,这时,他 22 岁。

‘Three Boys at Lake Tanganyika' by Martin Munkacsi. 1929 or 1930

‘Three Boys at Lake Tanganyika' by Martin Munkacsi. 1929 or 1930

但是,在服兵役的这一年他并没有认真的去拍照,保留下来的也只有 7 张照片而已,真正驱使他认真的开始摄影之路的是匈牙利摄影师 马丁 · 芒卡西(Martin Munkácsi)在 1930 年所拍摄的这幅作品,照片中类剪影的拍摄了三个赤身非洲男孩跑入坦噶尼喀湖的情景,这张照片被命名为坦噶尼喀湖的三个男孩(Three Boys at Lake Tanganyika)。在看到这幅作品之后,他完全放弃了绘画。

「我突然明白,一张照片可以瞬间固定永痕。」他后来透露。

从此他开始决定认真的去拍照,也正是这个时候,他得到了一台真正意义上的他的 50mm 镜头的 Leitz Leica 相机,这台相机在此后多年都伴随他左右。

Hyères, France. 1932

Hyères, France. 1932

从 1930 年代开始,布列松主要使用他的配有 50mm 镜头的 Leica 35mm 相机,在那个年代,Leica 相机的小尺寸是革命性的,人们不再需要背负庞大的中等画幅相机,而只需要将一台小小的 135 相机挂在脖子上就能够带着相机到处拍照。

在布列松的拍照生涯中,他很少使用闪光灯,在他看来,这是对他的主体的完全不礼貌的行为。

「在所有的表达手段中,摄影是唯一一个能够精确切快速的永远固定瞬间的行为。我们的摄影师处理不断消失的瞬间,当它们消失的时候,地球上再也没有任何可以让他们再次回来的设计。我们不能开发记忆,更不能印刷记忆。」

虽然当时暗房后期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布列松显然对于后期制作没有什么热情,他坚定的只在取景器中直接撰写图像。如果你曾经很细致的观察他的作品,会发现他的照片很多都有一个小小的黑边,这是胶片中未曝光的区域,也因此证明了他的照片并没有经过裁剪。

在 1940 年代后期,随着 Kodachrome 彩色胶片的量产,彩色摄影开始廉价化,越来越多的摄影师加入了彩色摄影的阵营,但是布列松只是尝试过一些彩色摄影试验,却依然几乎是完全以黑白摄影工作,对他而言,摄影技术的进步并不能引起他的兴趣。

Romania. 1975

Romania. 1975

Fire in Hoboken, facing Manhattan. 1947

Fire in Hoboken, facing Manhattan. 1947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写过,对于街头摄影来说,摄影技术的进步几乎与其完全无关,由于摄影技术的发展以及越来越简单的后期处理方式,其他的摄影流派可能会因为技术的进步而更快的去完成他们的工作,而街头摄影却完全独立于那些新技术的诞生,相对于其他摄影流派极力于表现细节,街头摄影的重点却在于瞬间情感的固定和主体情绪的表达,技术对于街头摄影的影响微乎其微。五十年前拍出什么样的照片,五十年后依旧如此。

对于布列松而言,相机就是一本素描本,一种记录直觉和瞬间的仪器。为了给我们的世界赋予意义,我们必须集中注意力,通过敏锐的观察和构图,透过取景框去锁定这个瞬间。

1934 年,布列松与波兰裔摄影师大卫·西蒙相识,通过西蒙,又结识了匈牙利裔摄影师罗伯特·卡帕。

在二战期间,布列松加入了法军并不幸被俘,他曾在德国战俘营里度过了 35 个月。在经过了 3 次尝试之后,顺利的逃出战俘营,回到巴黎并且加入了地下抵抗组织。

1943 年,他挖出了那台之前被他埋在一块农田里的他所钟爱的 Leica 相机,重新开始拍照。

布列松的新闻记者通行证

布列松的新闻记者通行证

1947 年,布列松和罗伯特·卡帕、大卫·西蒙、乔治·罗杰共同组建了玛格南图片社。按照卡帕的构想,图片社是一个由他的成员共同构建的一个合作型组织。

在布列松的拍摄生涯中,他的旅行几乎没有国界,他和他的相机共同见证了 20 世纪诸多巨变和人类景观,他拍摄过西班牙内战,拍摄过圣雄甘地的葬礼,拍摄过政权更替的中国,见证了国民党统治大陆的最后 6 个月和北京新政权的建立,拍摄过荷属东印度,记录了印尼的独立,拍摄过巴黎学生运动,拍摄过埃及的沙漠。在斯大林去世后,他又获准进入苏联,成为第一个被允许进入苏联的西方摄影记者。

Shanghai, China. 1948-1949

Shanghai, China. 1948-1949

1970 年,在于前妻 Ratna "Elie" 离婚三年后,他于之后一生的灵魂伴侣,比他小 30 岁的女摄影师 Martine Franck 结婚,共同走完一生。

布列松 镜头下的 Martine Franck,1967

布列松 镜头下的 Martine Franck,1967

Martine Franck 镜头下的 布列松,1992

Martine Franck 镜头下的 布列松,1992

布列松 镜头下的 Martine Franck,1984

布列松 镜头下的 Martine Franck,1984

Martine Franck 镜头下的 布列松,1967

Martine Franck 镜头下的 布列松,1967

对于他而言,在摄影中并没有小事,每一个微小的瞬间,每一个不被人重视的细节都有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主题。

由 Matisse 设计的《决定性瞬间》封面

由 Matisse 设计的《决定性瞬间》封面

1952 年,布列松出版了他的经典著作:决定性瞬间。这本书不仅仅是 126 张照片的排列组合,更包含了他对于摄影的理解,以及他的艺术哲学。

决定性瞬间的这个概念几乎成为了纪实摄影的圣经,激发了几代摄影人的创作,特别是街头摄影师,他们在拍摄中渐渐领悟到了布列松的摄影哲学。

Paris. 1932

Paris. 1932

而布列松将现代新闻摄影和街头摄影这一普遍的摄影题材,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艺术水平。

拍摄的那一秒是个充满创造力的瞬间,你所构建和表达的是生活本身所提供给你的,并且你必须凭直觉判断何时按下快门。按下快门的那一瞬,便是摄影师所创作的,哦......是的,就是那一瞬!一旦你错过,它将不复存在。

All Photos by Magnum Photos


Kido

个人简介

一个LikeAKid的名字从20岁叫到30岁。
从伪少年叫到伪大叔,
从Kid到Kidult再到Adult,
竟然毫无知觉。。。

Kido
More Detail >


发表评论

登录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