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三分法与井字构图谈风景摄影中的「构图」


妥善的分配画面
学会三分法则以后我们知道基本的构图实际上是种比例分配原则,图像画面透过拍摄者的巧妙安排,除了可以平衡画面以外,更精确的构图可以让画面更加和谐。试着看下面这张照片:
上图除了利用三分法则把天空与地景分为三分之一与三分之二以外,画面里最高的山峰位恰巧于画面左边三分之一处,由左下开始延伸的道路曲线总高度也近于2/3,道路消失的终点也接近画面右边的三分之一。
把上图所加上的虚拟线条拿掉,利用道路(车轨)来分格画面,会发现箭竹的地景也是三分之一。山下的云海与道路中间也大约是三分之一,云海以上的天空也近似三分之一。即使这些因素在照片里是抽象的,但是仔细推敲就可以看出照片里有一个合理的秩序和组织。
这一切是否意味着,构图时我们需要注意拍摄的画面一切都要完全对准有三分之二或是三分之二的因素吗?答案是:不一定。
其实,这些构图的细节都只是粗略的指引。拍照时通常要先想:「最重要的是什么?」,再来思考要搭配的是什么?要拍摄的是什么?所谓的要拍摄的通常是主体,主体的范围并不总是直接全部都出现在照片中,而搭配的通常是由视角衍生或是延伸的景物。
我们就以这张照片做为讲解范例。
由上面这张照片来看构图,前景的植物线条不约而同的指向一个消失瞄点,加上线条描绘以后可以出这些隐性的指标。
如果在地平线与画面右侧三分之一各画上一条水平虚线,可以更清楚的指引出视觉消失的瞄点。
套上井字线可以更清楚的看出画面的分配原则。
拍摄风景时,通常利用地平线或是水平线来切割画片与分配比例,拍摄地平线对齐的上部或下部三分之一的构图。而对于拍摄人物、生态时,把拍摄主体置于拍摄照片构图的两侧,这样可以画面的更加具有目方向感或是动态感。把主题摆放的位置离开画面中心,可以添与画面视觉的方向感。
在上面的例子中,骑自行车的人被放置在右下角,因为他正往画面消失点的方向移动。
最后一页上面的湖是尼泊尔的费瓦湖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