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距与等效焦距
我们在买相机的时候总是会看到一个数字,那就是镜头的焦距,对于初学者来说,焦距远不如 X倍变焦来的直观,28mm 和 105mm 有什么区别?而我们又需要什么焦距的镜头?为什么有的相机直接说焦距,而有的相机(手机)却说等效焦距?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今天就来简单说一说。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焦距,摄影中的焦距通常用毫米(mm)来表示,当然,我们也会看到徕卡或者蔡司的一些老镜头使用厘米(cm)来表示焦距。焦距并不是镜头的物理长度,而是光学系统中衡量光的聚集或发散的度量方式,也就是指从透镜中心到光聚集之焦点的距离。亦是照相机中,从镜片光学中心到底片、CCD或CMOS等成像平面的距离。
这样说可能会有些抽象,我们可以简单理解焦距就是镜头的取景角度。
下面这张图就很直观了。从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镜头的焦距越短,视角也就越宽,焦距越长,视角也就越窄。也就是说,短焦可以捕捉到很大范围内的画面,也就是广角,而长焦则只能捕捉到很狭窄范围内的画面,把这个狭窄区域放大到传感器尺寸上,就好像望远功能一样,也就是长焦。
我们现在所习惯的焦距视角都是针对全画幅的,实际上相机画幅大小的不用,视角也就不同,同样是 50mm 的视角,在全画幅上就是 50mm 的镜头,而在 6*6 的中画幅相机上想要拍出 135 全画幅的视角的画面就需要差不多 90mm 的焦距。而在一台 1/1.8 英寸传感器的手机上,要表现出全画幅 50mm 的视角则只需要大约 10mm 左右的焦距。
由于焦距的长短影响到景深,焦距越长,同等条件下越容易表现出浅景深,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手机总是那么难拍出虚化的效果(当然,现在这个问题被算法模拟,也就是手机直接后期给解决了),而中画幅看起来画面却虚化的那么漂亮。
如果要说现在人们最常用的拍照视角是什么,可能答案会是等效 28mm 的视角,因为大部分的手机的镜头视角都是在这个基础上的。而在数码摄影之前,人们最常见的视角可能就是标准镜头的视角了。
何谓标准镜头?一般认为能够再现人眼在正常条件下看起来“自然的”视角的镜头就称为标准镜头,标准镜头是相对而言的,焦距更长镜头的视场中物体变大,称作远摄镜头;焦距更短的镜头的视场中物体变小,称作广角镜头。
对全画幅而言,图像对角线为 43.3mm,因此胶片时代很多相机所搭配的标准镜头都是 45mm 或者 50mm,而一般来说焦距范围在 40mm 到 58mm 之间的镜头都可以看做是标准镜头。当然也有一些经典镜头会完全贴近对角线的 43mm 制作标准镜头,像是著名的宾家三公主之一的 FA 43mm f/1.9。
而对 APS-C 画幅来说,图像对角线为 30.1mm,因此 28mm 或者 35mm 的镜头安装在 APS-C 机身上都可以用作标准镜头。
对 645 格式的中画幅来说,75mm 是标准镜头,66 格式以及 67 格式的中画幅相机,80mm 及 90mm 的镜头为它们的标准镜头焦距。
正如上面所说的,标准镜头提供了和人眼相似的视角,这就给人一种自然的感觉,因为我们总是会习惯于用相同的视角去看世界。与广角镜头相比,标准镜头的失真较小,这有助于让我们更加容易接受标准镜头所拍下的画面里的世界。
上面说了,现在我们习惯的焦距视角是针对于全画幅 135 相机的,而传感器大小的不同,使用同样焦距的镜头,取景视角也就不同了,这里就需要用到等效焦距的概念,由于是以 135 全画幅为基准,所以我们也会习惯性的称呼为 35mm 等效焦距。
我们习惯性的将小于标准镜头视角的焦距称之为广角镜头,大于标准镜头视角的镜头称之为长焦镜头。35mm等效焦距是以实际焦距乘以焦距转换率得到的。典型的焦距转换率如尼康、索尼 APS-C格式是1.5倍,佳能的APS-C格式是1.6倍,M4/3格式是2倍,而普通数码相机约有5-6倍。使用35mm等效焦距会忽略景深问题,而感光元件越小时景深越大。
我们在计算等效焦距的时候可以用焦距转换率来进行换算,像是 APS-C 画幅的焦距转换率是 1.5x,使用实际焦距 50mm 的镜头用在 APS-C 画幅相机上所能够看到的实际视角就差不多相当于 75mm 的镜头的视角。富士 56mm 的镜头就差不多相当于全画幅 85mm 的视角,23mm 的镜头就差不多相当于全画幅 35mm 的视角。
下面是一些 135 画幅一下的传感器尺寸的,可以作为一个简单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