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巴斯不做相机了?奥林巴斯还没死!
加入到收藏列表本周最重磅的消息可能就是奥林巴斯要退出相机市场了,说是由于智能手机的兴起以及消费市场的萎缩,使得奥巴不得不将旗下的影像部门转售给一家新公司,并由新公司来持续注重于 OM-D、PEN以及 ZUIKO 等系列产品线的创新与研发。
其实奥巴要退市的消息早在今年初的时候就已经有苗头了,上个月奥巴就宣布要在 6 月 30 日关闭韩国的成像业务,并且退出韩国市场,而将精力集中在光学和科学设备业务上。只是当时大家还都认为除了销售量下降以外,持续的日韩关系紧张也是导致奥巴放弃韩国市场的因素之一。而在去年11月,就有消息称奥巴将在一年内退出全球相机市场,但是当时奥巴官方很快就否认了这个消息,可能是当时还没有最后下定决心吧。可能疫情最后推了一把吧。
拥有百年历史的 Olympus,从胶片时代就创造了一部又一部经典的相机,光学实力本来就毋庸置疑。虽然进入数码时代,面对几大全画幅厂商,奥巴并没有什么竞争的优势和资本,但是依然凭借自身的实力成为 M4/3 阵营领头羊的存在。不过话说回来,奥巴的影像业务部门并不是他们的主营业务,就像尼康佳能不光造相机,索尼本来就是百货公司似的家电厂商,奥巴的 80% 的营收都来自于他们的医学成像设备。
扯远了,今天还是要介绍一下那些曾经经典的 OLYMPUS 胶片相机。
从五十年代以来,OLYMPUS 一直都是精美的,设计感十足的相机的代名词。在胶片时代,天才的设计师 Yoshihisa Maitani 为 OLYMPUS 负责了经典的紧凑型半格相机 Pen 的设计,还负责过小型的 OM 系列单反相机,推动了 OLYMPUS 相机的发展。
OLYMPUS 的制作小巧的相机的能力是其他品牌都很难比拟的。除了上面说的半格相机 Pen 系列,OM 单反系列,还有有史以来最小的 35mm 测距相机 XA,以及被炒高的 Mju 系列。
1972 年,OLYMPUS 推出了 OM 系统的第一台相机 OM-1,这台相机最开始是命名为 OLYMPUS M-1 的,因为徕卡已经首先使用 M 系列作为他们的旁轴的编号,所以OLYMPUS 只能把相机系列名字重新命名为 OM 系列,O 就是 OLYMPUS。但是市面上依然有少量的 OLYMPUS M-1 相机(大概有 52000 台),这些相机自然受到了收藏家们的追捧。
到了七十年代的中后期,根据设计师 Maitani 对相机的构想,一台完美的相机应该是任何人都可以随身携带,并且易于使用,而且可以拍摄出出色的照片并且具有高度的创意控制力的相机(后来真的做到了,那就是现在杀死了奥巴业务的手机)。为此,Maitani 和他的团队开发了 OLYMPUS XA 相机,这是有史以来最小的 35mm 胶片测距相机,在小巧的机身里还装有一个光圈优先的自动曝光系统,还有手动对焦机制以及一支质量不俗的 35mm f/2.8 镜头。
而 Mju2 根本就不用多说,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被一台一两百就能买到的相机,炒到了现在的价格,甚至素质只能算是一般的变焦 Mju 也都要很贵了。
1967 年,OLYMPUS 发布了一款小型半自动旁轴测距相机,Olympus Trip 35。虽然这并不是一款高端相机,但是因为其小巧和简单易用却受到了广大摄影爱好者的青睐,一直到 1984 年才停产,生产跨度足足跨越了 17 年,这个数据放在今天任何一台数码相机上都不可能。
它究竟一共生产了多少台呢?我没查到一个准确的数据,有的地方说生产了 500 多万台,而来自知名摄影博客 Zorki Photo 的数据,则称它一共生产了超过一千万台。光看数字您可能没什么概念,来自统计网站 CIPA 的数据显示,整个 2015 年,全世界生产销售的全部数码相机,包括便携式数码相机,单反相机,无反相机,全部加起来也不过刚过两千万台。
在六七十年代,很多相机公司都开发过 40mm 的镜头,而 Trip 35 相机就配备了 Zuiko 40mm f/2.8 的镜头,据说成像非常锐。甚至有评测称,这枚镜头的边角成像甚至超越 Canon 17-40/4 L 镜头。
其实说了这么多,要注意一点的就是,奥巴并不是破产,而是不打算继续经营相机业务了,所以要将影像业务整体转让,奥巴的品牌还是会继续存在的。就像当年的宾得一样,虽然被卖给豪雅又卖给理光,但是宾得的品牌一直都没死(虽然也是半死不活),相信在新的公司手上,奥巴一样能够焕发新的活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