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自动式演化论
加入到收藏列表作者:Ganzy
2017 年 1 月,灵感贫乏的我来到艺术家阿雅的毕业展,那时阿雅本人亲自到场导览,讲述她与作品们的故事,我从中感受到满满的正向意念。导览结束,我请教阿雅起稿前,在构图及色彩方面,是怎么构思的。她提到「半自动式创作」的概念,作品主旨在有意识的状态下确立,再以当下的思绪情感来堆叠,不会自我反馈来完善作品。我觉得这个概念很有意思,反覆考虑是否能以「半自动式创作」来进行呢?首先以我的想法来定义这概念,我想到的是地球生命初始的单纯及目前复杂多元的生态系统,在这 50 几亿年来,生命的开端是侥幸?还是已可以安排?没人能定下结论。科学家以分子生物的角度来还原当时的情境或是陨石带来的礼物(有人甚至认为这是有科学依据的空想剧)。你们为何能点开这篇文章来读呢?我为何能创作、写文章?一切的一切是不是早已决定好了?有探讨生命初始的动机之后,我开启新系列作品计划,以当下的思绪绘出每一笔每一划,诠释这「半自动式演化论」。
《雨下》
橘色的水滴,滴答滴答地响,四周的树舞动起来。
年轻的地球展露他善变不耐烦的一面:雷电交加、火山喷发及复杂的分子变化,如果那时候有树木的话,一定是奇形怪状,摇曳方式肯定是特别的。
《流动》
积累的水,总有它归宿之处。
地球急躁的累积浓浓的有机汤,里头满满的生物分子蠢蠢欲动,尝试许多方式链接,失败了重来、失败了重来,他们相信总有自己归属之处。配色的当下,我想起了年少轻狂的时刻,那时的翘课、顶嘴、盗窃、谎言…等,久违的罪恶感油然而生,笔触随之舞动,带点粗糙和青涩。
《沉淀》
思绪坠落、无声堆叠,貌似在等待什么。
有机物从无数的失败中,找到了架构生命的小路,但生命要如何定义是他们的课题。他们已不像过往一般的鲁莽,收敛的把情感沉淀堆叠。我的笔触变缓了,开始往下集中,不像雨滴般的轻盈,我貌似等待笔下的他们会以什么样的形态展现,从而定义生命呢?
《播种》
种子安静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动作如此明确,貌似经过精密验算,
自然也安静地呵护着它。
有机物们一起架构的集合体,名为「种子」,周围的无名树已不再随意摇曳,安静的呵护。生命雏形是如此脆弱、如此天真无知,无意的配色夹带我对生命的期许,想像它裹着芽孢,茁壮往上成长,会是美丽的景象。
《交替》
枯枝在被腐蚀前,与朝气蓬勃的苗子说:「你真的来啦!」
「开始的结束,便是结束的开始」,生命是这样看待死亡的。死亡把生命归土,还给地球。世代依循这 50 几亿年来的古老法则,从未知、迷茫、笃定、坦然、静谧,然后结束,留不住永恒的遐想。
我轻轻的画着苗子,早已听不见画笔与纸张的摩擦声。
Flipermag 转载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