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百科 | 国产老相机 – 一部仿制的历史(2)
说到国产老相机,我想提一个特殊的摄影师,江青。
1959年,庐山会议召开,毛泽东把江青带到庐山,希望她调理一下刚刚恢复的身体。那时的江青只是一个主管全国电影的一个领导,并没有什么实权,也算是个闲职。
庐山的壮美景色让江青痴迷,为了用相机记录这风光,她开始接触摄影。跟吴印咸、石少华、徐大刚等几名中国著名摄影师学习摄影。
毛也非常支持江青摄影,一是让她有事情做,调剂一下精神生活,二是摄影不仅要动手,还要动脑,对她的身体有好处。
江青经常使用 徕卡 和 哈苏 相机,这也为将来中国最著名的仿制埋下了伏笔。
江青对摄影痴迷到什么程度呢?我想用一组数据告诉你。
江青拍照一直都是直接从新华社拿胶片并在新华社冲印的。1971年,江青想到自己两年没有付给新华社一分钱,就问新华社这两年她用胶片和冲印的费用一共多少钱?新华社石少华给她算了一下,大约花掉了3000多元。
3000多元在当时是个什么概念?当时中国一个普通二级工一个月的工资大约是38元,两年工资一共才912元,江青拍照的胶片和冲印费就用掉了一个普通二级工六年的工资。
最后江青用毛的稿费支付了这笔费用。
据江青秘书说,她自建国以来到1973年所拍的底片和小样装满了三四个大木箱。
1966年,文革开始,在江青的授意下,上海照相机厂于 1968 年接下了仿制 哈苏 500C 于 Leica M3 的任务,由于是政治任务,所以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来仿制。
1969 年,以 哈苏 500C 为蓝本的 东风 120 单反相机首先试制成功,并生产出了与之搭配的 50mm F4、80mm F2.8和150mm F4 三款镜头。
众所周知哈苏 500C 的快门只有1/500秒,还不及哈苏之前的 1000F 和 1600F 相机,在之前的 相机百科 | 哈苏!哈苏! 里我说过,哈苏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提高快门的精度和寿命,毕竟炫技他们之前炫过了。而 东风120 相机却被政治命令硬性的将快门速度提高到了 1/1000s,这也为其机械性能差埋下了隐患。
1970年,以 Leica M3 为蓝本的 红旗20 旁轴相机试制成功,其中,红旗二字采用毛体书写,而20表示向建国20周年献礼,与之配套的镜头有 35mm F1.4、50mm F1.4和90mm F2 三款。
这三枚镜头应该是历史上第一款副厂徕卡 M 镜头了吧。因为原则上他们完全可以在徕卡上使用,当然并没有得到徕卡的授权。这三枚镜头是当时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仪器研究所与上海照相机二厂联合设计研制的,采用当时东德援建(东蔡?)的光学镜片毛坯,经精细研磨而成,这还要归功于五十年代赴东德学习归来的光学专家。
在徕卡 M 系出来之前,世界各国对徕卡 L39 相机的仿制,有七十几种之多,我在之前说的新中国仿制的大来135旁轴相机和上海 58-I/II 型相机也是其中之一。但是 M3 诞生之后,由于工艺上的难度,很少有仿制出来的,各个厂商也只能走和 Leitz 公司合作的道路,而停止了仿制,比较有名的就是 Minolta CLE。
红旗20 绝对是世界上少有的完美仿制徕卡 M 系的完成品。
由于是政治任务,又是采用非常规手段仿制,所以制造工艺完全无法跟蓝本相机相机,根本无法批量生产,又全部都是纯手工制作,每台仿制相机的成本高达数千元乃至上万元,还不含其它的成本,而且机械性能非常差,经常会出故障。最终,东风120 相机只生产了 86 台,而红旗20 相机也只生产了 271 台,配套的镜头产量更是稀少。
红旗 20 主要作为赠送给别国领导人的礼品,以及给新华社使用,由于工作强度高,给新华社使用的红旗20基本上都报废了。
可是由于这两款相机的形式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所以在交易市场上这两款相机经常会拍出天价,一机三镜的全套红旗20卖出十几万元也不为过,而产量少的东风120,保存完好的据说已经估价在30万元以上。
写到这里,我想到 Nikon 最早的旁轴相机,譬如说 Nikon SP,也是仿制的,它仿制的蓝本是 Leica 和 CONTAX ,可是它不是完全的仿制,而是吸取了两家所长,用了 Leica 的结构和 CONTAX 的外形,并加入了自己的创新和改良,更有一些设计是当时德国相机都无法做到的。
日本相机也是从仿制开始,并且大量加入自己的创新,在德国还坚守机械的时候研究并大力推广电子化,廉价化,对将来的相机制造业的走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而中国大多数还只是单纯的仿制。不是说中国不想自行研发,只是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让研发成为一个奢侈的话题,包括现在也是一样,好高骛远,吹毛求疵,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今天就说这两款机子,国产老相机还没说完,下次会说两只国鸟,海鸥和凤凰,已经其他的国产仿制相机。
延伸阅读: 相机百科 | 国产老相机 - 一部仿制的历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