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底扫与理想的作品
曾经和大家提及到过「只要配以适当的扫瞄程序就可以把底片的能力呈现出来」,但这是什么意思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理想的扫瞄品」和「理想的作品」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曾经介绍过几种扫瞄负片的软件和做法,那其实覆盖了大部份扫瞄时应做的程序,只是好像并没有从底片特性和处理方法入手,所以就让我们来说说底片处理从头到尾的所有事情,这次我们先会说怎样才是理想的扫瞄品而一切,先由负片开始。
理想的扫瞄品应该是....
负片的最大特色是宽容度高,能够记录很大范围的光暗度。其次就是,市面有很多的选择,从日光下的100 度负片以至微光下的1600 度(natura),或黑白的Delta 3200 度负片都有,可以说是基本不同场景的应用都能够覆盖得到。因为能够记录光暗、有很大宽容性的负片来说,如果曝光正常的一张照片,扫出来的品质一般来说光暗位都会妥善被照顾得到。
可能有些朋友就会觉得,这好像反差有点平常,不像在街外看到的店家扫瞄品啊。对,其实这多半是因为店家扫瞄以后所做的后期。其实很简单,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在光差不算大的环境下,且曝光正确的情况下,宽容性强的载体,自然就能够记录最光到最暗的所有资讯。然而如果所看到的东西,黑的很黑,白的很白,中间的色彩的过渡很不柔顺、反差很大之类的,就明显是有动过手脚了。
至于喜不喜欢,那就是个人喜好的问题,也是个人创作取向的问题,只是我们能够说的,就是假如拿到的是一张已经被洗掉某些光暗资讯(阶调)的照片回家后,您能处理的创意、所能营造的照片风格,可能就会有所局限。
当然不同的底片,调性都有不同。像Kodak Portra 160NC 就是一支本身色彩已经很淡雅的底片,而Kodak Ektar 100 本身的反差和色彩就相对比较强等。
认识后期处理时的色彩控制
一直以来都说,底片、镜头、相机等都只是拍照的一种工具,如果就这样拍出来就能够合乎心思的话固然是好。然而如果未能达到心中的目标时,可能就需要透过如色彩、反差等等方法,去把气氛营造出来。有不少朋友都在问摄影的环节当中,问到不少日本摄影师拍出来的所谓「日系」作品是怎样做到的,或者说,是用哪一支底片才可以拍出来的呢?答案说出来可能会让一些朋友扫兴,只是...这其实是跟照片冲洗以后的后期处理相关连的。
不是买了底片,用上底片相机以后,就可以拍得像川内伦子或者是蜷川实花那样风格。同样的相机,同样的底片,拍不到同样的感觉并不奇怪(笑),因为其实他们都是按底片本身的特性,再加上自己本身的创作意志,而把照片营造出他们的风格。
有彩色放大机器的朋友,可以透过放大机上的三色滤片设定,去控制放大出来的作品的风格。同样的,没有彩放的朋友们,像我们这样,能够做的就是从原图,透过修图软件去把事情做出来。
这是一张冷暖色彩调校的比对图。中间是正常色彩的原图,而每个色彩方格的另一端,就是它的相反色彩好像说红的对面是青色(cyan)的,黑(暗)的对面是白(光),绿色的对面是品红色(magenta)等等。这可能对大家来说是有点陌生,只是当我们想把照片弄到像心目中的效果时,这张图表可能就会有点用了。 (笑)
想暖一点的,可以为照片多分一点黄色;想感觉冷一点的,可以多一点青色(cyan)。至于那些淡淡的、感觉有层白雾活像空气感觉的照片,其实主要是把照片中的暗部(black point)变暗哑(灰)和光部(white point)进行控制,把光暗的阶调收窄然后再适当的把中灰、全灰、光部的读数调节一下。
希望大家有这个概念后,就不会再因为一些不同朋友的创作而产生疑惑,以为A 底片可以拍出日系、B 底片可以怎样怎样的。然后下回我们就会谈谈购买底片、冲洗、到扫瞄过程的处理。
Via Photalks
好强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