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旅行纽约?
作者:尋找,在旅行途中
纽约,旅行过最爱的城市之一,我想,是因为它的个性如此强烈鲜明,那么奋力的用独特的姿态展现自我,无论是优雅、诙谐、沉静、迷人,或是叛逆、吵杂、现实、尖锐的,都让我深深着迷,流连忘返。也因此,纵然介绍纽约的旅游书已琳琅满目,但依旧想用自己的语言和意象诠释:为何,旅行纽约?
游走在历史与现今的脉络,高架铁道公园
如果说,能够把破损、荒废,但又具有怀旧意义的痕迹化身成美丽的事物,我想,那非 The High Line Park 莫属了。步行在这条最初建于曼哈顿肉类加工区,运送肉品的高架铁道上,不禁惊叹这设计和化腐朽为神奇的创造力,在这,能够用最不被打扰的方式,悠闲,缓慢地俯瞰着环绕四周的曼哈顿西城风情,无论是隐身在旧工厂的时尚小店;傍晚洒满夕阳的哈德逊河;附近墙上的斑驳涂鸦,或是让游客放慢脚步的木制躺椅,都让人能够不疾不徐的将这360 度的视觉印象,深深的烙印脑海,如果旅行时间够宽松,来高架铁道公园走一趟这儿迷人的白天和夜晚吧!
望不腻的天际线,布鲁克林桥公园
Brooklyn Bridge Park,是我最喜欢瞭望曼哈顿的角落,从黄昏至夜晚,夕阳西下至夜色朦胧,橘红至靛蓝色,天际线由天色所映衬出千变万化的面貌,瑰丽的令人久久不舍离开视线。望着来来去去的游客,纽约客,不禁想着,我们虽来自不同背景,不同文化,存在不同地价值观,却在相同地城市流浪;遇见;迷失;还有找寻。或许,我们都迷惘着下一个阶段的目的地,只知道,要用力抓紧,此刻。在曼哈顿河边,我问自己:想要什么,在这座多变的城市中?回来台湾街头,我仍持续寻找着答案。
努力挣脱压迫的,自由女神像
我们在紧绷又混乱的体系中,贪婪地感受有限的自由;努力的搏斗,是因为现实所迫,因为适者生存。因此,当搭乘着渡轮,亲眼见到蓝空下无畏的自由女神像时,内心的冲击难以形容,期盼着,某一天拥有的是全然,不被剥夺的自我。
单纯散步也很美好的,村子
对纽约的回忆很多元,而漫步于纽约客口中的「村子」里,便是其中一深刻的时间轴。格林威治村和西村合称The Village,又号称「反派文化」的大本营,在20 世纪60 年代的当时,融合交杂着,艺术、文学、音乐、前卫等文化,聚集向往着波希米亚、乌托邦精神的艺术家,流连于咖啡馆或酒吧,寻找他们渴望的灵感和自由,当然部分通宵达旦的场所,难免充斥着毒品和酒精的迷惑,颓废的生活和挑战社会框架底线的这群,虽出了很多知名的艺术家,但也同时被戏称「垮掉的一代」,随着世代变迁及租金飙涨,这些艺术家渐渐迁离至别的地域,重新开创属于另一个时空背景的文化。
沿着纽约大学、华盛顿广场、克里斯多福街、欲望城市里凯莉的家…,慢步的村子虽已摇身一变,成为价格不斐的区域,困难窥探专属于那个年代的反抗、冲突,与美好,但隐身在街道和建筑中的片段指标,依旧留下了不可抹灭的动人意义。
无可取代的经典,布鲁克林桥
记得,和Brooklyn Bridge 第一次见面的那天,天空灰灰的,飘着点小雨,让旅行前,期待此景点已久的我,内心有些失落,但或是气候的缘故,游客不多,正好让我们缓慢地,放慢脚步感受这座经常出现在电影画面,交织着不同爱情故事,或是被怪兽侵袭的浪漫与惊恐。
不知为何,脑海里突然浮现这段话:Don’t forget why you walk so long to get here。是的,我们太容易,被外在环境所影响,而遗忘最一开始的向往或初衷,我提醒着自己,不能放弃,因此,在旅行结束前夕,再次造访了这座经典,美丽的设计,而那天迎接我的,是灿阳,还有一望无际的蓝天。
Flipermag转载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