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拍出如奶油般化开的梦幻散景效果?
每天都会有人来问我怎么样才能拍出「背景模糊」的照片。
其实说实话,我在刚刚拍照的时候,也超级喜欢那种背景虚化模模糊糊一大片就像奶油一样化开的梦幻一般的散景效果。
不要否认,我们在刚刚接触摄影的时候都经历过这一个时期,羡慕别人拍出来的那种美轮美奂的效果,这并没有什么。我们很多人在刚刚开始拍照的时候,都想要知道,究竟怎么样才能够拍出好看的虚化背景?
通常我们很多人都知道光圈影响景深,光圈越大景深越浅,但是影响散景的可不仅仅就只是光圈而已,有些人用 f/5.6 拍出来的焦外就是比人家 f/1.8 的拍出来的好看。还有为什么现在手机都号称有 f/1.8 的光圈了,却还是拍不出相机那样好看的散景呢?
这是因为散景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最主要的因素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光圈、焦距,以及镜头与主体之间的距离。
1、光圈
简单来说,光圈越大,景深越浅,但是这里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光圈的数值是倒数,所以光圈的数值越小,光圈就越大。f/1.8(景深浅) > f/8(景深宽)。
下面两张图可以直观表达同等焦段下不同光圈的景深。
2、焦距
在同等光圈的情况下,以及主体占据画面位置固定的情况下,长焦会更加轻松的营造浅景深。
下面两张图就可以直观表达同等光圈下不同焦距的景深表现。
3、背景与主体之间的距离
如果主体与背景靠的太近,主体可能会陷入背景的景深之中,导致散焦不足。所以在拍摄人像或者静物的时候,如果想要模糊背景,请保证你拍摄的主体与想要达到散焦效果的背景保持一定的距离。
以上三点相互作用,缺一不可。每一点都不是唯一因素。
好了,那么有人说了,这是不是和感光元件大小也有关系?俗话说,底大一级压死人,用小 DC 或者用手机就是不容易拍出虚化,用全幅或者中画幅就很容易拍出虚化。
听起来好像有点儿道理,但是要知道,在我上面说到的影响景深的三要素里面,第二点就是焦距。
我们以等效 135 焦距为例。50mm 镜头在全幅相机上面焦距就是 50mm,而在 APS-C 画幅上面要达到 50mm 焦距的镜头其实实际焦距只有约 31mm(1.6x),而在 1寸黑卡 CMOS 下,达到 50mm 焦距的镜头实际焦距只有约 18.5mm(2.7x),iPhone 7 是固定 28mm,但我们假设要到 50mm,它的实际焦距只有约 6.9mm(7.21x)。
而一台 66 画幅的中画幅相机想要达到 50mm 焦距,实际镜头焦距约为 91mm(0.55x)。
从上面这张表可以看出,并不是说底越大越容易拍出散景,而是折合等效 135 焦距以后,底越大,实际焦距就越长,因此也就更加容易拍出散景。
至于 iPhone 7P 的人像模式,并不仅仅是光学直出的结果,而是双镜头以及软件模拟共同处理的结果。
那么我们在平常的拍摄中要怎么样才能够拍出更浅的景深呢?注意下面几点,我就不一一详细解释了。
1、选择较长的镜头
2、更大的光圈值
3、镜头离主体更近
4、主体离背景更远(使背景不至于进入主体的焦平面)
5、更大的传感器尺寸(等效焦距下实际焦距更长)
6、P 图(=。= 就是造假,我知道现在很多手机 app 都提供这种设置)
对了,散景的形状和光圈叶片也有一定关系,因为小数码镜头光圈叶片不会做这么多片(本身空间就小),也因此小 DC 和 手机 拍不出那些漂亮的散景形状,这也是有些镜头能拍出漂亮散景的原因之一,就像我昨天头条里面介绍的 17 片叶片的蔡司2B。
这张照片里的六边形散景就是因为这支镜头的光圈有六片叶片。
拍出散景并不难,概念了解就好,我们更需要明白的是,对于一张好照片来说,重要的是情深,而不是景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