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语 | 弱者的国度
加入到收藏列表器材:奥林巴斯U3
过了大概四五年,我再一次翻开一直到现在都还很喜欢的作者的一本图文集。当时第一次阅读的时候,十七岁的模样,对于文中一大段一大段隐藏着很多明喻暗喻的描写无法理解,于是几乎是像完成某项任务般快速地读完。那时候说,我大概要过两年再次来看,才会明白她写的是什么吧。只是这个期限被延长,期间买了不能说是少量的各式各样的书,那些书将这【第一次】与【再次】之间的空隙填充得更加宽阔。
验证了那时候的想法,的确是需要经过更漫长一些的时间去感受,等到胸腔内的草场变得更具厚度和更为松软之后,才能懂得她在浅颜色的纸张上说了什么,为什么要说那些话。有很多个时刻想要激动地说,啊,我完全能感同身受啊。最终只能变成程度稍微轻减一些的【能够理解】。
因为我们毕竟是不一样的人,就算偶尔有某个经历或感受刚刚好地犹如转动的齿轮那般完完全全不差分毫地契合,也没办法说出,我能感同身受啊,这样的话。我不知道是刚好我们会有相似的情绪与某种十分相似的自卑感(我相信她现在已经强大到能够接受正在变得更好的自己)而非常喜欢她,还是因为非常喜欢她甚至达到向往的程度而渐渐地就将自己活成了那个她书里的矛盾而消极却依旧相信温暖而美好的事物的样子。
我清楚地知道我没办法像她那样慢慢成长为一个更加强大的人,就连在看她的文字时,也会在心里默默地说,你现在已经不是这样只会忍耐而在遇到某些束手无措的事情时只能在两排竹林之间的小路上号啕大哭的弱者了啊。可我不知道我最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不是也会有人在多年以后会对现在的我说,没关系,你也已经不是那个需要用眼药水来掩盖眼泪的自己了。
我忘记了是从哪个时刻开始,突然产生了要放弃曾经买了很多年的青春杂志的念头。更别提后来几年才开始出版的她主编的少女风生活杂志。于是好像我和她之间的些许关联就断裂了。往前在每个月都上论坛查看出版日期的日子里,拆开杂志封套的第一件事必然是要翻阅她的专栏,两页药片般的存在,积极的方面会让我为之振奋,对进行着的生活开始提起那么些力气,也的确能够激励着乐观好一阵子。读到她的脆弱与消极,也会产生一种你看其实大家过得都没有一帆风顺,还是会有些挫败与无力的时刻的感觉。
这么看来,好像从她身上吸收到的尽然是正面的养分。的确是,两页药片般的存在。
翻到她近期的微博,一个月发出的微博数量可以算得上极其少。也有某个写不下稿的时刻就会连发好几条不同的内容。最近有一条是她健身得到不错的成效,腰部显露出好看健康的马甲线条的照片。除了她不旅行的时候也不全然是宅在家里写稿啊的感慨外,依旧是觉得她在变得越来越好。
回想起来,大概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有一阵无法做出任何举措的低落期。没由来地感到烦躁,除了家人外对这个世界感觉不到再多一点的眷恋,仔细在脑子里搜刮一遍,想做的事好像没那么容易做到或者说是不可能的任务于是算了,想要的东西也渐渐失去了一开始的热度,想见的人也早在心里默默地告别了。
那还有什么呢。
还有什么事物是能够让我觉得整个人像是脑袋中央长出一根细线,被提拉得竖直而神清气爽,连走起路来都一跳一跳的,有什么事物是会让我或许会因为它的存在而心跳激烈得难以入眠,却完全不想拖拉任何睡前时间地期待着新的一天的到来的。
在这个所谓间隔低落期里,是不会有这样的东西存在的。
就只能背负着浑身满满的消极情绪焦躁地完成这个时期的消耗。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方法。甚至每次睡醒的那个时刻都会想到我是不是应该不用再醒来了这样的问题。我希望有一天即使有遗憾也会觉得没关系已经经历过足够多的美好或糟糕,即使有难过却不会感到痛苦,那样子安然地平静地结束掉自己的生命,而不会在临死的那一刻眼前回闪的全是病态般的自我怜悯与悲哀。
我希望那个时刻到来的时候,我是个内心健全而平和安稳的自己。
只是渐渐地会觉得恐惧,害怕自己一点一点以浑然不知的方式沾染上心理上的疾病。不是毫无根据地推测,而是在低落期里的种种思考与感受,都极度的消极与厌世。让我不得不警惕,告诫自己要活得乐观。但是大抵还是因为自己的不成熟与不现实吧,把自己囚困于别人文字中的情绪里。
我哥因为极其细小的事对我说,你大概都只是为自己着想为自己而活的,你该成熟一些了,不要一直长不大的样子。匆匆忙忙地将碗里的饭塞到嘴里,起身到厨房洗碗,用有些油腻的手擦了擦眼睛。
也许,等到再成熟些,低落期就会随之缩短最后消散。人生并不会变得毫无挫折,只是真的面临一些负面的事情才附带负面的情绪,而不是没理由地,就难过起来。
在翻看那位喜欢的作者的微博时,保存了几张她在冰岛时的照片,将其中一张设置为手机屏幕壁纸,是明亮的蓝和朝气的绿,满画面的冰雪,却不会觉得冷冽。这是一种让自己变得积极的尝试。就像不断地对自己说着,我要变得更加努力更加勤奋一些。
我始终相信着,再过几年,我会变得成熟很多,安之若素,内心平静健全。正如过了几年后的此刻,终于读懂了过去未能体会的那一本书。